從“背貨出山”到“家門口賣貨”,玉龍縣 拉金古村路通產業興
媒體:玉龍之窗
仲夏時節,走進石鼓鎮拉巴支村委會拉金古村民小組,硬化水泥路蜿蜒入村,白墻藍瓦的傈僳族民居依坡而建,院壩里晾曬的花椒彌漫著香氣,這幅山水掩映的鄉村圖景,正改寫著"雨天一身泥,晴天一身灰" 的舊日記憶。
“以前路不好,到了中藥材、花椒收獲的季節,只能在家里曬干后再背到農貿市場賣。現在,村里的道路完成了硬化,外出很方便。” 村民李玉春一邊打理地里的中藥材一邊回憶。2015 年前,連接拉巴支一組與拉金古組的泥土路是制約發展的“卡脖子”難題。如今,硬化路直通村里,“去年云木香賣了5000多元,花椒賣了6000元,烤煙以及養殖牛、羊等的收入也有1萬元。現在家里的新樓房都蓋起來了!”李玉春的臉上難掩喜悅。
拉金古黨支部書記李航新介紹,近年來,拉金古村民小組著力調整產業結構,帶動農民增收,2024年,拉金古村民小組種植中藥材120畝,花椒210畝,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多元,比上年增加400元。李航新指著路邊停靠的農用三輪車說:“路通了,收購商主動開車進村,鮮花椒能賣上比市場價更好的價錢。”
以前,每年雨季是花椒采摘的季節,雨季來臨道路泥濘不堪,外出困難,花椒等農副產品只能曬干后背到農貿市場賣。現在水泥路硬化了,群眾可以在自家門口賣農副產品。“路通了,人心也通了。以前因為路的原因,很多農副產品沒能及時賣出去。現在,這條硬化路成了我們村的致富路”。李航新說道。
夕陽下,硬化路如一條銀鏈串聯起炊煙裊裊的傈僳村寨,花椒的辛香,云木香的藥香,將傈僳族群眾的好日子越鋪越好。
我也說兩句 |
版權聲明: 1.依據《服務條款》,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,版權歸發布者(即注冊用戶)所有;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,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,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無商業獲利行為,無版權糾紛。 2.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,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,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。該項服務免費,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。 名稱:阿酷(北京)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:李女士,QQ468780427 網絡地址:www.arkoo.com 3.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,完全遵守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。如有侵權行為,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,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。 |